楼市还要冷3-5年!王石再次预测楼市走向,普通人要守住自己的钱包

Connor 抹茶交易网 2025-10-31 9 0

上个月,我朋友小周终于下定决心,卖掉了手里那套三年前买的二手房。亏了将近60万,但也不想继续耗下去了。他苦笑着说,这几年每天看着房价下跌,就像看着自己的钱一点点消失,太煎熬了。

小周的遭遇并非个例。近几年来,全国多地楼市持续降温,不少购房者陷入套牢困境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房地产行业资深人士王石近期发表的一番言论,再次引发了市场广泛关注。

王石在2025年6月举办的中国房地产发展高峰论坛上表示,中国楼市调整期可能还将持续3-5年,房地产不会再回到过去的黄金时代,房子的属性将从投资品逐步回归居住属性。这一判断迅速在各大平台引发热议。

王石的预测是否准确?楼市还要冷多久?普通人又该如何应对?带着这些问题,我们深入调研了当前的楼市状况,并采访了多位购房者和业内人士,试图找到更为客观和全面的答案。

首先,我们来看一组数据。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,2025年上半年,全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下降城市数量为52个,同比下降城市数量为61个。其中,一线城市新房价格平均下跌3.2%,二线城市下跌5.7%,三四线城市下跌7.3%。

从成交量看,情况同样不容乐观。中国房地产数据研究院的报告显示,2025年上半年,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为5.89亿平方米,同比下降11.3%;商品房销售金额为5.72万亿元,同比下降13.6%。

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:中国楼市正经历着一场深度调整。那么,为什么王石判断这种调整还将持续3-5年呢?我们梳理了以下几个主要原因:

供求关系逆转是最直接的因素。过去二十年,中国房地产市场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状态,房价持续上涨几乎成了定律。但如今,情况已经发生根本性转变。

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数据,截至2025年6月,全国商品房库存达到6.8亿平方米,按照当前的销售速度计算,去化周期已超过24个月。简单来说,即使不再新建房子,现有的存量也要卖两年才能消化完。

我们走访了几个典型城市的楼盘。在武汉某新区,一个拥有2000余套住宅的大型社区,入住率不足30%;在长沙某热门区域,一家开发商的促销广告上赫然写着首付5万起,月供如房租的字样;在西安,甚至出现了房子送车位,还送装修的营销手段。

这种供大于求的状况,短期内难以改变。

人口结构变化是更为深层的原因。2025年初发布的第八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,中国人口已连续三年负增长,且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。65岁以上人口占比达到19.8%,而0-14岁人口占比降至11.7%。

人口专家预测,未来十年,中国年轻人口(20-40岁)将减少约8000万人。这个年龄段正是购房的主力军,其数量的减少将直接影响房地产市场的需求端。

北京的李女士就是这种人口变化的缩影。今年35岁的她告诉我们:我和丈夫都是独生子女,父母都有房子,将来会继承两套,我们自己又买了一套。未来我们只有一个孩子,三代人四套房,根本不需要再购置新的住房。

展开全文

像李女士这样的家庭在中国越来越普遍。据测算,到2030年,中国平均每户家庭拥有的住房套数将达到1.3套,部分发达城市甚至可能超过1.5套。在这种情况下,增量需求必然萎缩。

经济转型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。过去几十年,房地产一直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,据统计,其关联产业对GDP的贡献一度超过25%。但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,这一比例正在逐渐降低。

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,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,促进新兴产业壮大。这意味着,房地产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将发生变化,不再像过去那样一枝独秀。

房地产金融政策的变化同样值得关注。2024年下半年以来,虽然多地出台了一系列松绑政策,如降低首付比例、放宽限购限贷等,但整体上金融政策依然保持谨慎。

中国银保监会2025年3月发布的《关于加强房地产金融风险管理的指导意见》明确要求,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严格控制房地产贷款集中度,防范系统性风险。这表明,大规模的信贷刺激不太可能再现。

综合这些因素,王石判断楼市还将冷3-5年,似乎有其合理性。不过,需要强调的是,这种判断并非绝对,不同城市、不同区域的情况也会有所差异。

比如,在一些人口持续流入的城市核心区域,房价可能会率先企稳甚至小幅回升。而在一些人口外流严重的城市边缘区域或三四线城市,调整期可能会更长,降幅也可能更大。

那么,面对这样的楼市前景,普通人该如何应对呢?我们采访了多位购房者和业内人士,总结出以下几点建议:

对于刚需购房者,现在是否是入市的好时机?答案是:视个人情况而定。

如果你已经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,家庭负债率不高(月供不超过家庭月收入的30%),且有长期居住的需求,现在确实是一个相对不错的入市窗口。毕竟,与历史高点相比,当前的房价已经有了明显回落。

上海的张先生去年底以830万元的价格买入了一套市中心的二手房。同样的房子,2021年的价格是980万元,我等了两年多,省了150万元。虽然后续可能还会有小幅下跌,但满足了家庭的居住需求,心里踏实多了。

不过,如果你的收入不够稳定,或者对未来居住地还没有明确规划,那么现在入市可能风险较大。毕竟,在市场调整期,变现能力和流动性往往会受到影响。

对于投资者,现阶段需要格外谨慎。在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,房产投资的回报率已经远不如从前。

数据显示,2025年上半年,全国重点城市住宅租金收益率平均仅为1.7%,而同期一年期存款利率为2.25%,理财产品收益率在3?%之间。这意味着,纯粹从投资收益角度看,房产已不再具有明显优势。

深圳的王先生是一位资深房产投资者,曾在2008-2018年间积累了可观的财富。但近两年,他已经开始逐步减持房产。现在的房子,租金收益低,升值空间有限,流动性又差,不再是理想的投资标的。我正在将资金转向更有成长性的领域,如新能源、医疗健康等。

对于已经拥有多套住房的家庭,是否应该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出售?这需要根据自身财务状况和流动性需求来判断。

如果持有成本较低(已还清贷款或贷款利率较低),且短期内没有资金需求,可以选择继续持有。毕竟,房产作为一种实物资产,具有一定的保值功能。

但如果持有成本较高,或者有更好的资金使用途径,适当减持也是明智之选。正如重庆的刘女士所说:我家原本有三套房产,去年卖掉了一套变现400万元,虽然比最高点少赚了100多万,但资金流动性大大增强,用这笔钱做了些其他投资,整体感觉更加灵活。

值得注意的是,无论是买入还是卖出,都要避免跟风或盲目操作。每个人的财务状况和风险承受能力不同,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策略。关键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,做出理性决策。

从更长远的角度看,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深入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,住房需求仍然存在,只是形式和结构可能会发生变化。

比如,近年来,租赁市场的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,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接受先租后买甚至长期租赁的居住方式。北京、上海等一线城市的长租公寓入住率保持在85%以上,市场规模持续扩大。

此外,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,养老地产也逐渐成为新的增长点。据预测,到2030年,中国养老地产市场规模将超过5万亿元。对于有远见的投资者来说,这些细分领域可能蕴含新的机遇。

回到王石的预测,楼市可能还要冷3-5年,这不应该被视为一种恐慌信号,而是提示我们正视市场变化,调整预期和策略。房子终究是用来住的,而非单纯的投资品。在这一点上,市场正在回归理性。

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,最重要的是守住自己的钱包,不要被短期的市场波动所左右。无论是选择买房、卖房还是持币观望,都应该基于自身需求和财务状况,而非对市场的盲目预测。

正如我朋友小周在卖房后感慨的:这次经历让我明白,房子首先是满足居住需求的,如果当初买房时考虑的是自住而非投资,可能就不会有这么大的心理落差了。

站在2025年的时间节点上,中国楼市正在经历一场深刻变革,从过去的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。在这个过程中,无论是开发商、购房者还是投资者,都需要调整心态,适应新的市场环境。

毕竟,楼市的冷与热是相对的,真正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在变化中把握机遇,满足自己的居住需求,实现资产保值增值。

你是如何看待当前的楼市形势的?是选择入市、观望还是退出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和经历。

温馨提示:以上内容资料、素材均来源于网络,本文作者无意针对,影射任何现实国家,政体,组织,种族,个人。相关数据,理论考证皆来源于网络资料,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,规则,观点,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。以上文章仅供参考,具体信息还是以官方通告为准。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概不负责,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。

评论